人物采访|募捐|做公益,在比邻

发布日期: 2022-09-08
来源网站:mp.weixin.qq.com
作者:做梦想开学
主题分类:
内容类型:
关键词:工友们, 石头, 公益, 项目, 困境, 亚洲
涉及行业:
涉及职业:
地点: 广东省

相关议题:(协助工人的)志愿组织或非政府组织

  • 公益行业工资普遍偏低,行业困境严重。
  • 比邻机构开展的活动种类和数量非常多,全部免费,常年依靠两三个工作人员与志愿者实习生来实现。
  • 比邻的一个项目是在城中村为劳工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服务。
  • 比邻的负责人亚洲因颈椎病戴着护颈昂着脑袋办公,仍然坚持工作。
  • 比邻的氛围很好,工友们天天嘻嘻哈哈,下了班就过来聊天下棋,还有一堆孩子吵吵巴火,乐队的几个人一言不合就搬出兵器开始唱。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写完之后,我发现这似乎不是一个筹款文该有的样子,我感到忐忑。石头给了我许多他对于比邻鲜活可感的记忆细节,向我讲述了许多机构所面临的困境。这些困境我不知道该以怎样的语言形式呈现。毕竟,筹款文应该合乎某种规范。然而当和他聊完,我觉得一本正经的表述去死吧,那些人那些事没有任何必要被浓缩成几句简短的概括,行业发展报告交给别人去写吧。我想写这样的故事,我想呈现人的喜怒哀乐与痛苦忧愁,我想让石头的感受和观点得到直接的表达。我相信这个故事会很有趣,会增进我们对于一个草根机构的了解,会让我们以更可感的方式看到一个草根机构的生存困境,看看一个草根机构在做什么,在做的事情值不值得我们去帮助。我已小心谨慎地剪除掉了许多内容,愿意去了解更多的朋友或许可以直接去比邻走走转转。趁着它还在。趁着TA 们还在。

(文章偏长,约莫万字,已有捐赠意愿的朋友可以直接看下方推送了解比邻具体事务捐赠;本文未开原创,欢迎直接转载,如果有的话;最后,哪怕是转发朋友圈,也是重要的支持)

石头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提起过去,他老说自己是个糊涂蛋,很多事看不清楚,对社会了解不多,很多事看不惯,也不知道怎么办。我问他看不惯什么。他啰里吧嗦的,说来说去,最后总结陈词:这个社会不公平。

这个社会或许察觉了他的心思,乐呵呵地让他在毕业时感受到了世界的参差感。别人毕业继续在一线城市生活,他卷铺盖回老家;别人工作,他待业在家。哦,对了,他是农村做题家。我也是。

大学期间,石头对公益一无所知,除了小时候在农村读初中时的蛋奶工程,每天早上可以吃一个鸡蛋,再来盒牛奶。

“我去比邻,家里亲戚看笑话的很多。他们虽然不知道公益行业是干啥的,但知道一个月拿三千多工资绝不是什么体面工作,一个211大学的学生应该在劳动力市场里卖到更高的价钱,我太贱了,我的服务对象的工资都比我高。所以明摆着,这一行没钱,穷。”他又哀叹一声说,“这倒不算什么,工资低勉勉强强能接受。绝的是,聊起工资,有的人竟然为我还有工资而惊叹。”

石头说,公益行业工资普遍偏低,这可能是行业性质所决定的,钱需要尽可能的投到项目中去。而这几年,自然是行业困境。十多年前,珠三角草根机构遍地都是。现在大浪淘沙,风吹雨打,加上珠三角这个地方特殊,还有台风过境,剩下的就是那么几家了。各自的苦楚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经历过的不打官腔也没地儿说去。弱势群体的困境,很多不能细说;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机构,他说,你懂的。

“不过蛋奶工程咱们还是可以细说。这样的项目简单粗暴好筹款,一张配图几句文案同情拉满大家爽快掏钱。余华说得好,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看看非洲,我们都同情而庆幸着;看看山区,继续同情而庆幸;看看二舅,咋说呢,一生唯有感恩。草根公益机构的筹款是无法与这些能够被量化的项目竞争的,资本青睐数据报表用于形象包装和宣传。一蛋一奶,实实在在,茁壮生长,进入工厂。可蛋奶提供的蛋白质改变不了贫困地区孩子们长大后进入工厂的命运。倒不如说是为这样的命运创造的蛋白质。”

抵达广州时,飞机向着阴云密布的机场俯冲,半个小时后,石头出了机场,天空下起了雨。这是石头第一次来广州,从北郊到比邻所在的东郊要三个多小时的地铁和公交。一路上,广州的繁华就在头顶,石头没有机会看到。出了地铁已经是工业区的景色。当他拎着皮箱来到比邻图书馆的门口时,衣服半湿,大门紧闭,门上别着一张纸条:外出工作,石头抵达后打电话我来接你,173****4656。

他打过去,没多久,一个比邻志愿者开着一辆小小的电车过来接他:“不好意思,Mini图书馆那边在装修。那天是周一,他告诉石头,这里是工业区,为了在周末服务工友,所以比邻的工作日是周三到周日,下午两点到晚上十点。他无情地击碎了石头对于工作朝九晚五的幻想。同时,石头是迟钝的,他还没有察觉到,休息日也是在干活儿的。

“一般来说,第一个月试用期就是在适应。”他说,“不过比邻的氛围太好了,我难以想象这是在工作。工友们天天嘻嘻哈哈,下了班就过来聊天下棋,还有一堆孩子吵吵巴火,乐队的几个人一言不合就搬出兵器开始唱,许巍的,朴树的,五佰,张广天,唐朝乐队,还有他们自己写的歌,倒霉的天气啊,唠叨啊什么的。”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倒霉的天气 音乐: 重D音乐队 - 重D音工作坊合辑

用石头自己的话说,第一个月开心的不像话。过生日的时候,他自己定了蛋糕,一堆人埋怨他怎么不提前说。随后关了灯,拿出吉它,唱生日快乐歌给他。这还是生命中的第一次,这么多人为他庆生。

不过,这样的轻松是短暂的。这世间从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如果有,只是因为同事在替你负重前行。比邻开展的活动种类和数量非常多,不仅是图书馆和机构的日常运营与维护,旅游徒步、积分入学、电脑培训班、mini图书馆项目、每周摇田河音乐会、瑜伽班、儿童观影、成人观影、瑜伽班、茶话会、菜园种植、工友例会、手工课、女性培力课、性教育课、足球夏令营、亲子故事会、家长绘本阅读工作坊、少儿摄影课、乐高积木游戏、垃圾分类项目、基金会参访和会议,还有逢年过节必定会有各种节日活动等等。一方面,这些活动没有一个是收费项目,全部免费;另一方面,活动的策划与开展常年依靠两三个工作人员(三个算多的时候)与志愿者实习生来实现。

在下一节,我将重点叙述比邻的一个项目,其他的活动不会展开去说。不是因为它们不重要,不是因为石头没有告诉我。恰恰相反,是他讲了太多的故事,讲了太多每个活动中发生的事情。于我而言,拙劣的写作技巧无法做到对素材更进一步的精简,我担心杂乱的铺陈无法起到穿透的效果让人们更深入的理解比邻,于是这样去写。

那天休息日,他起来没事做,吃了碗肠粉过来开门看书。一开门,发现机构的负责人亚洲已经在办公室因为颈椎病戴着护颈昂着脑袋办公了。不一会,亚洲大步流星走出办公室,让他上车一起去看房。

这个消息令石头大为震惊,看房,看什么房?难道自己抱上了大腿,比邻其实是个中国百强企业,本想以草根儿的身份相处,现在不装了,摊牌了,要买房了?

兜兜转转,车子拐进了一个城中村,停在了一个正在装修的广州最常见的握手楼前。石头迷迷瞪瞪下了车,跟着亚洲转来转去,这才清楚哪里是买房,分明是租房。而这也不是租给自己用的,是给工友们用的。比邻在这里扎根了七年,亲历了永和租房价格的翻倍增长,一间一房一厅从二三百涨到了六七百,而水电价格二房东也不放过,永远按着最高价走,民用电费六毛八,工友们则必须按1.3~1.5元每度支付,生活成本不断增长,经济压力越来越大。比邻附近工友们的唉声叹气让亚洲早年模糊学习过的合作社理论找到了在城中村落地的现实基础。他觉得如果有条件,应当通过将房屋整栋承租,绕过二房东,按照成本价租给工友们,每年至少能帮助工友节约四五千的租住开支。而由于比邻疫情间资金困难,几个月发不起工资,人员不稳定,迟迟未能开展。

那天晚上,比邻公益图书馆照例坐满了一堆打辩论赛的工友们。石头心中充满了对未来工作的忧愁,而亚洲整个人浸没在多年心愿终能落地的激情澎湃中。他带着护颈,昂首阔步走出办公室,制止了工友们愈演愈烈的辩论,摆出一副“大家静一静听我说,我们都是…”emmm的架势,一脚踩着板凳,一脚踏上桌子,容光焕发,回光返照,用颈椎病患者应有的姿态对着天花板向在座的工友们宣布了这一重磅消息。

七嘴八舌的,火热的讨论展开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对着亚洲蜂拥而来。他不得不低下头耐心解释,只有同事忧心忡忡地望着亚洲僵硬的脖子对石头说:“他的脖子快支撑不起他的梦想了。”

房屋整栋承租是一万元,十五个一房一厅,三个单间加楼下的一个仓库。作为一个大学生,他很快就用计算器算出了各自的成本,单间350 ,一房一厅因为大小格局问题550~620不等,仓库估值不明。制定这套方案,石头杂七杂八听取了不少工友的意见,他们认为仓库因为地理位置以及门口那道陡坡造成的特殊地势问题是租不出去的,一千都没人租。他们许多人不考虑换租,但热心于此事,常常下班之余跑过去看房了解情况。他们认为,最低最低限度,十八个房子的租金也要达到一万一千元,因为房屋的维修管理也是开支。而石头凭借着对亚洲的了解,他肯定是不愿意在工友身上多赚一分钱的,所以只要达到一万元就好,一房一厅均价最好是600,水电当然最低价。

听了亚洲的道理后,工友们犹疑不定。一方面,他们知道均价六百确实快赶上市价,黄埔区拆迁被中央叫停,租房价格回落到了六百多,水电价格固然有吸引力,但搬家着实有点费事。虽然房价谁都知道以后只会升不会再降,这个项目承诺六年绝对不涨房租颇有诱惑力,但眼下房价趋于平缓,还不到火烧眉毛的时候。另一方面,他们对仓库能否出租没有绝对的自信。

就这样,石头最终将价格修订到了500~550每间,均价530,一个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的价格。仓库租不出去,稳定亏一千。如果有人退租,那就亏更多。而这对于流动性高的打工人来说,退租是必然会发生的。

石头说,关于租房合作社的理念文案删删改改,除过抽象的“共建、共享、共治”理念之外,其中约定了一些具体的守则,希望能够招募到乐于奉献,适应集体生活的社员入住,大家共同管理“我们的房子”,所以面试是必要的。

“大家从没听说过租房还要面试的,好奇又不安。而我面试了几十个人,每次聊得口干舌燥,除过了解情况,不过是反复确认大家是否能够接受合作社的原则和理念。一些人会直接放弃,一些人会在通过后因各种原因取消预约。”

而当我问起是否会有面试不通过的情况时,石头说:“我从没给任何一个人说过不通过,说是双向选择,其实是大家选择我们罢了。我不是二房东,不是面试官,无权无势,不断被鸽,舔狗真的好卑微。”

“工友们的空闲时间太不固定了,有时候因为加班啥的也会迟到和被鸽。”而因为这个项目的特殊,每次看房,石头都需要向工友们解释半天合作社的理念和守则,还有答疑解惑。

这是一个毕业不久刚来广州在比邻附近药厂工作的一个帅小伙,因为某天路过摇田河音乐会看到了不加班乐队的演出,忽然间想起自己那把在工作后再没碰过的老吉他,而当他某天下班回家翻出来时发现吉他已经断了弦。

(乐队周末会去河边开演唱会,听众一百到二百人不等;如果喜欢数据,一年下来,服务人次没有理由不上万;左二为颈椎病患者)

石头说,小吴美名其曰是比邻的志愿者,其实是下班之后匆匆赶来的好苦力,这样的帅小伙,有这么一双弹奏吉他的双手,不去和我一起扫垃圾太可惜了。当然,石头也承认不乏报复的成分,因为隔壁家的可爱小女孩曦曦觉得小吴哥哥很帅,而石头叔叔就一言难尽。尽管俩人同岁。

比邻的志愿者队伍不小,虽然没有编制,但好赖有个名分。公益行业这几年又时兴起了自组织这个概念,尽管是以前玩儿剩下的,但好歹还能堂堂正正拿出来说。像小吴这样的志愿者一时不好划分,因为比邻既有的旅游徒步小组、种植小组、姐妹互助小组、故事大队等似乎不能给小吴一个名分,如果未来乐队能够有钱搞把贝斯,家伙齐全了,或许能让他当个乐队的经纪人,不要钱的那种,因为也赚不来钱。

“还会帮忙搬家。”石头说,“反正大家互相帮忙,后面住进来的朋友要搬家的,我们在住房群里喊一声,大家都下来帮忙了。”

就像比邻在募捐推文里写到的,2022年开年以来,石头收到了很多家同类机构关门的消息,而当时的比邻也在艰难地咬牙支撑着——面临着工作人员离职、人手紧缺和随时被关停的风险。“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推文还写道,“2022年,比邻还在。如果可以,我们会坚持与你同在。”

“很难。”石头说,“真的很难,机构和工作人员都很难。这里说‘如果可以,我们会坚持与你同在’,这里呼唤的‘你’是谁呢?我们就事论事,只说资金筹措,草根机构太难被看见了,太难被这里所呼唤的这个你看到了。一篇推文,一两千阅读量,关注这个领域的人就那些,不关注的看不到就是看不到。守护工友的精神家园是个什么东西,蛋奶工程才是制胜法宝。一个项目能养活一个工作人员,接的多养的多,接的少养的少。而项目是真的越来越难拿,同类的机构工作人员就三四个左右,只会少不会多。发不起工资而倒闭的机构有啊,可知道的人有多少。余华能靠活着而活着,机构出个工友故事集都得自费,活啥啊。公益行业是不会没落的,资本也好,国家也好,大家都有各自的需要故而会提供支持。但对于草根机构,谁挺你,靠自己?难顶哦。”

“最近几年,因为资金不足,许多机构开始发展月捐或者不得不开展一些收费项目。讲实话,做得成功的屈指可数,草根机构必须出圈才能做到。一方面,你得搭上时代的便车,与社会热门议题沾边儿,性别议题还好,流动人口不好沾边儿,你懂的啊;一方面,你得做好被看见后同时也被看上的准备,虽然这两年基本都被看上了,压力都一样。”

比邻的月捐是从去年开始做的,主要还是依靠社区支持。石头说,形势严峻,不得不依靠月捐。赚服务对象的钱,对公司来说天经地义,可对机构来说多少心里有点过不去。从弱势群体口袋里掏钱,对石头来说可能心里也是一道坎。

“明眼人不说瞎话,筹钱是面向更上的阶层的。我上大学时感觉兜里剩下的钱都比我工作后剩的多。大学时开支还能省,现在省不了。当然这和我大手大脚有关,抽烟抽太多了。”

按照石头的说法,其实理想中的月捐模式比99公益和草根机构通过项目获取资金更加稳定。我算了一笔账,一年资金按十六万计算,一个月一万,一千个人每人每月捐十块钱就够了。

“你可真特娘的是个数学鬼才。”石头发来一个大拇指表情,“四万块钱被你吃了我就不说了,一千个人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太难了。社区人员流动性之外,对于服务群体来说,只有参与到活动中去并且长期保持联系的工友才会参与月捐,而这也会随时中断。我们这里没有收费的活动和项目,大家对于公益的认识是很模糊的,从免费到需要付钱的转变(虽然不多)是一道坎,向大家传播月捐理念是一道坎。如果是筹款发文,我们可以讲述我们的活动、理念和困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对于工友们,则是需要一次次介绍和说明,需要专门的人去运营月捐团队。人力成本增加,钱少人少,工作量继续加倍。对于许多人来说,一个月十块钱不算什么;但对于服务对象来说,拖家带口,一块钱也是钱,孩子还得交教材费呢。该死的学校。”

为了渡过2022年的坎,步子试探着往2023年迈一迈,比邻对今年的99公益格外重视。据石头说,公众号的推文尽可能地邀请热心人士去转发,B站上拐弯抹角请到了未明子帮忙宣传。前者还好,后者造成了未明子的困惑,因为他对比邻所有的了解来自于同事发给他,需要他在直播间讲解的ppt。

困惑又有什么办法呢,没有办法,我们对于公益机构的了解就是这么少。这些草根机构心心念念要帮助弱势群体发声,然而却连自己的发声问题都无法解决。

我看到比邻的募集推文里提到了一些人,TA们对比邻的存亡表示担忧。石头告诉我,更多的人天天逼着家里人攒小红花,感觉工友们的家庭关系快出现问题了。

石头说,父母的矛盾越来越大了,妹妹暑假回来,天天干活,外婆病了住院半个月,出来后没几天舅舅去世,他看到了母亲的心力憔悴。

回到乡村,石头不断地去思索自己在比邻工作的经历,心中觉得遗憾和愧疚。他在乡村长大,最了解的人是农民。他想知道农民在成为农民工后的生活是怎样的,所谓的流动人口在他眼里就是身边的亲人外出打工后的新名字,而这样的名字将会遗传给故乡土地上的下一代人。他去比邻就是想知道这些。他知道了。但他离开了比邻。

石头说,以前听说公益行业的人员流动性是很大的,这次算是沉浸式体验。而让他离开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上的挫败感,他感觉自己无法胜任这份工作。

“社区工作者压力很大,你需要策划、推进和主持活动,和基金会对接,写项目书。更重要的是:不断地去和服务对象交流。前者其实没什么,至于后者,这对社区工作者来说是无法量化的情感劳动,情感消耗是巨大的。一个成熟的社区工作者会将休息的时间拿去和服务对象相处,不如此,我们无法更进一步的信任彼此,成为很好的朋友。日常办公和情感支出之间,我没有找到这个平衡点。”

石头发来一个大拇指:“不愧是做梦专业户,翻两倍八千都不可能,五倍那不起飞了。不过确实,至少这样我就能给家里一个交待了。”

与许多年轻人一样,石头从没有过要在这个行业扎根的打算。他说,工资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家庭。他自己做好了不婚不育的打算,可是父母没有,亲戚更没有。

“我一个人怎么找都能活,但是父母那边遭不住。我做出这样的选择,只能是一时性的。我没什么压力,亲戚们的非议是我的父母在抗。我可以一个人四处走,可他们要在那里生活一辈子。”

当然,这只是石头的个人问题。但石头认为许多从事这个行业的年轻人也会面临和自己同样的困境,而这个困境既是行业的困境也是个人的困境。他从没有过投身于公益行业的崇高感,只是觉得自己应该找份和流动人口沾边儿的工作。为了自己心里的那些事,那些人。

他想起梁哥教他弹吉他,和他一起钓鱼;想起白大哥看三峡好人,讲自己的故乡就是被淹没的奉节;想起和泉哥、罗大哥一起去徒步;想起自己骑着电驴去拿辉哥送的酸奶和布丁;想起自己的烟友和永远靠谱的超姐;想起脖子支撑不起梦想的亚洲;想起抱着吉他的小吴;想起整天嘻嘻哈哈的芒果;想起初平送给他的零食小吃,还有烟灰缸;想起招募他来比邻的黑中介;想起生日;想起一二百人听不加班乐队的摇田河音乐会…

他想起的太多,我实在是不能再罗列了。毕竟,以常理度之,一个辞职的人有这么多美好的回忆是对每天忍受996工作的人们的不尊重。我估计不好的体验也有,但他没说,我也没问,反正用不上。

有太多的遗憾和愧疚藏在石头心里,他感到抱歉。当他的同事找到他希望他能帮忙99公益转发推文的时候,他找了我,我拒绝了。

我觉得这个号的读者大部分都是我的校友,以己度人,我觉得少喝一杯一点点去支持一个素不相识还不知道干嘛的公益机构的可能性是很低的。这是校园外的事情,本来知道的就不多,还要出钱可能更难。

他据理力争,引经据典,旁敲侧击。一些话,让我一度产生自己被他道德绑架的感觉,骑虎难下,只好写了。但这篇文章确实有些赶,99公益已经过去一天了,我从九月七号晚上八点半开始写,一直到今早。我觉得我非常有必要在这里骂一下石头这个傻缺,就算是道德绑架,他也不应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直到昨晚才将我说服。

他在下午忽悠我,说比邻可能是这个议题下硕果仅存的公益机构,其他机构都倒了,没了。不信?不信你告诉我还有哪家。

他又说,公益机构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而民非的注册在珠三角已经被卡死了,关停一家少一家的另一种解读是你再想注册也注册不了,只能注册工商类企业。注册企业赚钱可以,注册民非不行:从弱势群体口袋里赚钱容易,服务弱势群体不容易。世道就是这样。

通过和他的交流,我很难不认可比邻所做的工作,很难不相信现在或许真的是草根机构的生死存亡之际,我无法不认为比邻的存亡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我觉得有必要去呈现比邻的困境,但这篇文章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我没有信心。这微不足道的努力究竟能否给到比邻支持?我不知道。

我只能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熬个通宵,写出一个草稿。可能就像石头做出的选择一样,专业不对口,潦草地去了一个草根公益机构,并不确信自己的选择到底能改变什么。他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在那里坚持,却仍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给他仍在那里坚守的同事们给到一些可能有,可能没有的支持。

写到这里,我不禁对自己说,抛过这些犹豫和自否吧,行动起来才能带来改变,才能将漂浮不定的意义确定下来。星星之火,也许真的能燎原,点滴的汇聚造就时代的洪流,狗屁的作文金句也能在这个时候派上用场。

我在这里真挚的希望,如果这篇文章让您对草根机构,对比邻有了更多的了解,并愿意支持它渡过2023年,请在今明两天十点到十一点比邻99公益的筹款,十块一块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经济不富裕,您可以通过答题获取小红花领取捐赠,帮助比邻获取0.01~5元的配捐。如果您有余力有心力,请在99公益结束之后考虑加入比邻的月捐团队进行支持,帮助比邻走更远的路,服务更多的工友。(好人有好报哟)

以下视频来源于比邻公益学堂 已关注 关注 重播 分享 赞 随便看看 -->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切换到竖屏全屏退出全屏做梦想开学已关注分享点赞在看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评论分享视频,时长03:41

00:00/03:41 切换到横屏模式 继续播放进度条,百分之0播放00:00/03:4103:41全屏

倍速播放中 0.5倍 0.75倍 1.0倍 1.5倍 2.0倍 超清 流畅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继续观看

编辑 删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