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报到证退出舞台,能否促就业?|教育观察

发布日期: 2023-05-19
来源网站:telegra.ph
作者:
主题分类:劳动政策与管制
内容类型:分析或评论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报到证, 用人单位, 大学生就业, 促就业, 毕业生就业, 报到证, 毕业生, 档案, 办理
涉及行业:
涉及职业:青年学生/职校/实习生
地点:

相关议题:招聘

  • 2023年起,就业报到证将不再是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
  • 长期以来,大学生考公、落户、迁移档案等,就业报到证仍是必备资料,但其补办、改派手续复杂,不少大学生为此抱怨不已。
  • 报到证实属“多此一证”,甚至可能成为毕业生自由流动、自由择业的阻碍。
  • 未来,用人单位可凭劳动合同、就业协议书、或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或其他双方约定的证明材料,为高校毕业生办理报到入职手续。
  • 取消“报到证”,是简化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大步,但真正要“促就业”,仍待根本转变高校就业工作思路。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大学生就业报到证退出舞台,能否促就业?|教育观察财新

【财新网】延续了超过20年的“报到证”将画下句点。2023年起,就业报到证已不再是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

中组部、人社部、教育部、公安部、国资委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取消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有关衔接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自2023年起,不再发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

“就业报到证”,是应届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就业单位报到的凭证,也是毕业生参加工作时间的初始记载和凭证。报到证分上下联,其中,“蓝联”由学校发给毕业生,“白联”则放入学生档案内,不允许个人持有。

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上,报到证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其前身为“派遣证”,在大学生就业“统包统分”的计划经济时代,派遣证是毕业生“干部身份”的主要证明——相当于大学生毕业就能当干部、吃“国家粮”、优先有晋升机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进入千禧年之际,沿用几十年的国家统一派遣高校毕业生的分配方式成为历史。1999年12月,教育部发布通知,自2000年起停止使用《毕业生派遣报到证》,启用《毕业生就业报到证》。从“派遣证”到“报到证”,标志着“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用人机制逐步建立。此后,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经双向选择并签订协议书,而就业报到证只作为毕业生到工作单位的报道凭证。

不过,尽管所谓大学毕业生干部身份制度已和市场化的就业体制不相适应,长期以来,大学生考公、落户、迁移档案等,就业报到证仍是必备资料。由于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复杂,不少大学生为此抱怨不已。更有声音反映,就业报到证实属“多此一证”,甚至可能成为毕业生自由流动、自由择业的阻碍。

财新此前便了解到,因高校保就业率压力巨大,个别高校将毕业证、答辩、评优等与就业协议挂钩,同时以“尽快签订协议也能尽快办理报到证”为由,变相催促学生就业。(详见:《没签三方不让毕业 学生何以“被”就业?》)此外,民企入职、或自由就业的毕业生通常不需要交报到证,但若工作后想报考公务员或进入国企,能否及时提交报到证也常成“卡关”难题。

“已有毕业证表明大学生的身份,已有录用通知、就业协议书、聘用合同表明劳务关系,为何还需要就业报到证?”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撰文提出,“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变得更多元、灵活的情况下,被用人单位录用,还要回到毕业学校去办理就业报到证,才能办理落户、档案接受等手续,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很大的不便。”

早在2010年,人社部已开始筹划取消干部身份制度。“我们现行的毕业生三方协议、派遣、报到证等与现行的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存在不协调情况。”时任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巡视员尹建堃提出,“目前实行的毕业生派遣、报到证等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干部身份制度成为阻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之—。”

而直到2022年,报到证才真正明确“退场”时限——该年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稳妥有序推动取消就业报到证;11月17日,教育部发布通知,从2023年起取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

实行20余年的报到证结束,未来毕业生如何入职、迁户口、转档案?前述《通知》明确,2023年起,用人单位可凭劳动合同、就业协议书、或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或其他双方约定的证明材料,为高校毕业生办理报到入职手续。高校毕业生户籍可以迁往就业创业地(超大城市按现有规定执行),也可以迁往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组织人事部门和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在审核和管理人事档案时,就业报到证不再作为必需的存档材料,之前档案材料中的就业报到证缺失的无需补办。

取消“报到证”,是简化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大步。但真正要“促就业”,仍待根本转变高校就业工作思路。目前,高校就业手续——包括毕业去向登记系统、网上签约平台、高校录入系统等,均主要服务于就业统计工作而非学生就业本身。十四届全国政协共青团和青联界别委员、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吴碧霞在今年两会中呼吁,需进一步加大简化优化力度,并从更深层面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服务机制进行探索改革,避免学生“变相就业”“被就业”等走形现象。

吴碧霞建议,应改革现有就业工作评价机制,有关部门在对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进行考核的同时,更加注重跟踪学生中长期发展,并委托第三方进行综合评估,建立科学专业的新型评价考核机制,促进人才培养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编辑 删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