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本高校家政学毕业的学生,都去做什么了?

发布日期: 2022-11-15
来源网站:mp.weixin.qq.com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主题分类:劳动者处境
内容类型:深度报道或非虚构写作
关键词:家政学专业, 家政, 家政学, 专业, 学生, 培训
涉及行业:服务业, 居民服务/修理/物业服务
涉及职业:青年学生/职校/实习生, 蓝领受雇者
地点: 吉林省, 河北省

相关议题:

  • 中国已有20多所高校开设家政学专业,但该专业的边界相较模糊,学科仍在建设中。
  • 家政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旨在提供新标准、程序,但大部分家政学的理论课授课教师来自其他专业。
  • 家政学专业的就业方向选择与政策风口有关,目前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就业方向还是家政教育。
  • 家政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后更关注生活中的“人”,并开始思考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
  • 家政学专业的学生在实践课程中学习了各种实用技能,如育婴、茶艺、西餐红酒体验等。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2019年,被称为“家政36条”的行业指导意见出台后,迄今为止,中国已有20多所高校开设家政学专业,其中不乏重点大学甚至211院校,还设有硕士点。

对很多学生以及部分老师来说,这个学科如今边界稍显模糊,这种模糊不仅来自传统认知里“大学生”与“家政阿姨”的身份错位,也与通识教育中被忽视的部分和行业发展滞后有关。

两年前,贾巨洋看到自己的录取专业上赫然写着”家政专业”时有点懵,第一反应是:这是要学擦桌子扫地吗?随后他告诉了家里人,大家觉得挺新鲜:大学还能学这个?

贾巨洋是2020年的河北考生,高考分数超一本线40分,第一志愿是河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河北师大)的外国语文学。滑档后,他被调剂到了同校家政学专业。

贾巨洋当时还不知道,家政学作为社会学下的专业,授法学学士学位,而中国目前开设了家政学高校有20多所,不乏重点大学甚至211院校,还有硕士点。

片刻新鲜之后,贾巨洋开始失落,真是去学保洁吗?他在搜索框输入了自己的专业,稍微定下心。一家媒体实地探访了上一届的家政学专业,近30人的教室里,主动报考的人是少数,当记者问到,“学习了几个月之后,是否转变了对家政学的第一印象”时,大部分人对着镜头举起手,表示改变了原有印象,还有同学决定,把家政学专业放入职业规划中。

到了大学,贾巨洋发现,自己班上,也有不少同学同样是调剂来的。从课程上,贾巨洋的学习分几大板块,一是理论课,包括家政服务业概论、生活美学、家政思想史等专业原论,也有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老年学、营养学等交叉学科的内容。

二是实务课,比如贾巨洋大二时上的育婴课,就是在配有婴儿模型和道具的教室中,学习带娃。他记得,给娃包被子就学了四十分钟,他印象比较深的一点是,给宝宝包的被子要留出来一截,不能束缚到宝宝活动,这样溜达久了,就能往宝宝脑袋上轻轻搭一会。

河北师大的家政学还有一些特色实务课程,比如茶艺、西餐红酒体验。课后,学生需要上传视频交作业,老师根据操作的完整性、规范性、欣赏性指导点评。

这些课程多少改变了贾巨洋以前的直觉,即认为家政就是擦桌子扫地。现在他会反思,“收纳整理师”也是家政服务业的细分领域,这一行正在往纵深发展。但更多地改变印象,还是大一根据学校安排,去家政企业参访时。当时贾巨洋去了一家高端养老机构,发现护理员走入老人房间时,老人脸上“很自然地流露了笑容”,他开始认可这份服务的价值,思考自己怎样才能让这类机构做得更好,甚至在养老院以外,也让老人和工作人员能深入地沟通理解。

变得更关注生活中的“人”,这是很多家政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后的体会的。比如这两年,回到家里,如果有亲戚的孩子出生,他“总是忍不住常跑去看两眼,婴儿是否在正常的生长区间内”。

马丽是河北师大家政学院家政学教研室主任,向本刊介绍家政学的课程设置时,她说,“设置这些课程,以及另外一些实务课,目的是如果他们进入家政服务业行业,学生至少知道在哪里去索引相关知识,能够提供新标准、程序”。

在她看来,家政领域其实有许多需求未被激活,比如“一个老人,在县城老家退休之后,搬去大城市,与子女同住,要么‘遛弯’,要么窝在家里看电视,活动范围只有小区。有没有这种家庭服务设计,通过一些方法,让他们和大城市更好地磨合,更好地融入?”

但另一方面,家政学的边界相较模糊,学科仍在建设中。从课时设计角度,家庭护理学也是护理专业课程、家庭营养学则是食品科学专业的擅长领域。大部分家政学的理论课授课教师,也大多都来自其他专业,如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

河北师范大学是2018年全国唯一申请开设家政学的专业,但也就是2019年,当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以下称家政36条),申报这一专业的高校增至8所。家政36条提到,每个省份原则上至少有一所本科高校和若干所职业院校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

此前,2003年,吉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吉林农大)成为建国后第一所设立家政专业的本科高校。当时,前吉林农大校长、中科院院士李玉在日本与农学组织交流时,了解到家政专业对居民生活有指导作用,就将其引入了吉林农大。

当时,吉林农大的课程设置是沿用了日本家政学的框架,偏家庭营养方向,非常细化。但很快,学校发现,国内的营养学产业尚不成熟,当时有学生毕业后去出版社做家庭营养指导方面的书,算是最最接近培养目标的了。

2007年开始,吉林农大的家政专业增加了家政产业管理、和家政教育方向。但实际上,直到2012年,家政学才被教育部正式纳入社会学下的专业目录,此前一直是“目录外招生”。

李磊是吉林农大家政学院副院长,他告诉本刊,“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毕业生出去找工作,一般都会面临两个疑惑:第一个是‘还有家政学专业啊?’;紧接着第二个就是‘家政学是学什么的?‘”他说,直到2017年左右,随着国内连锁型家政企业陆续起步,才开始有企业联系学校,提供实习、校招岗位。这些企业基本来自一线城市,提供的岗位大多是职业经理人,方向是管理、或者销售等。

宋小舟是吉林农大家政学2003年的第一届学生,毕业后在家政领域工作多年。他有个困惑,“同样都是应用型学科,为什么学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大家就不会觉得是去酒店铺床,去景区收门票?”在他看来,和大部分第三产业一样,家政产业的基础职位,也包括销售、培训师、行政管理等,应当具备专业性和相对复杂的组织运作。

但回到当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李磊说,目前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就业方向还是家政教育,其中除了面向从业者的职业培训、通识教育,也包括本科高校和职业学校的老师。

这种就业方向选择与政策风口有关。李磊告诉本刊,2019年之后,选择了读研的家政学学生,在一些普通本科、高职找到教职工作不算难,其中有的高校因为新开了家政学专业,还指定招聘第一学历为家政学专业的学生,除了应聘者的获得学历必须发表的论文,甚至没有额外的论文发表要求。另外两所有研究生点的高校老师告诉本刊,他们也曾收到一些二本或专科院校的负责人询问,是否有家政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想当老师。

贾巨洋犹豫过是否转专业,但后来他听学院老师说,有其他学校打听到河北师大家政学有了硕士点,有意“订人”,而自己本来就有志于做高校老师,加上平时和其他专业的同学交流也发现,就业市场已趋饱和,所以大一下学期,他下定决心留在本专业。事实上,当时,班上四十二位同学只有两名转去了其他专业。

祺君是少数主动填报家政学专业的学生,2014高中毕业时,她的分数本来可以选择相较热门的财经或者师范专业,但出于好奇,她“查了一下,发现有像插花、茶艺、烹饪营养学这种有趣的实务课”,于是报考了吉林农大的家政学。2019年,也就是毕业一年后,她又前往日本群马大学,继续学习居家照护相关内容,目前依然在学习中。她希望毕业之后回国任教。

“生活是万物的基础”,这是祺君在一本日本家政学概论中看到的句子,感触很深。她记得,本科学习家庭烹饪营养学时,老师常在课常用一些身边的谣言,进行启发教学,例如提问:“菠菜炖豆腐,一个有草酸,一个有钙,吃了之后,到底会不会产生不溶解的草酸钙,导致胆结石?”答案是不会,菠菜过了热水后,草酸会大大减少。因此,实际上这是一个剂量决定毒性的问题。

此外,这门课上,祺君和同学们还学过软炸鲜蘑,会分小组,尝试加入全蛋、蛋清、蛋黄的糊,区别炸出来的效果和口感。这都是些非常生活化的小实验,回忆起这样的校园生活,祺君感觉,自己最大的收获是,成为了妈妈期待的“热爱生活的孩子”。

宋小舟则记得,自己曾看过一档TVB录制的扶贫纪录片《无穷之路》,讲述云南怒江六库的傈僳族脱贫故事。傈僳族属于“直过民族”,即从原始社会直接转为现代社会的民族,当地失学儿童多,很多青少年在13岁前都没上过学,普通的课本知识也无法吸引他们留在学校。老师就从生活开始教起,起居、烹饪、理发,反而留住了学生。

这个片子给宋小舟带来的体会是,如何参与生活、如何诠释具体劳动,是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而且“人都是从生活里一件件事开始‘社会化’的,没有人是从书本上开始社会化的”。但如今,这个过程常常被人忽略。

南京师范大学也在今年开设了家政学专业硕士点,就开在金陵女子学院下面。在金陵女子学院院长赵媛看来,“家政学,不应该是这个专业的学生才学的东西,实际上应该是通识教育,从家政学的起源和在其他国家的应用情况来看,这也是未来家政学专业在中国的发展方向”。她提到,在日本、欧美,家政学都是作为通识课出现在中小学。

劳动教育曾是中国中小学教育中的部分,这几年也被重新纳入课程计划,比如被热议过的“小学生学做菜”。赵媛说,这里面涉及的生活劳动,就是家政学通识教育的范畴。当然,家政学的通识教育,除了生活劳动,也包含涉及家庭关系的部分。

在南师大开设家政专业前,赵媛曾提议过开设一门“婚姻和家庭教育”或“儿童保育”的课程,但学校认为为时尚早,毕竟大学生可能还没有对象。但赵媛说,她曾在台湾某中学参观时,已经看到“家庭管理实验室”了——每个孩子轮流扮演其中的家庭角色,如何花费、如何沟通。她感到“这样可以避免父母只知道父母的视角,不知道孩子的视角,或者相反。而当下社会往往是为人父母了,才开始学习,了解家庭规律,是不是可以早一点?”

赵媛说,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曾在2011年就尝试开设过家政学本科专业,但因招生困难而停办。家政学乃至家政通识教育的边缘化,祺君思考过“根源还是社会对生活的轻视,经济优先,成果至上主义下,大家就忽略了过程其实很重要,而这个过程里,却包含了我们的生活需要”。

在政策风口和通识教育之外,当下与家政专业更紧密相关的,实际是家政行业。政策风口不是凭空而来,根据艾媒咨询数据,到2022年,中国家政市场规模将达到10890亿元,但大部分的家政企业,仍然是“市场大,公司小”,并且是“轻资产、重人力成本”。

宋小舟是吉林农大第一届家政学专业毕业生里,目前唯一还留在家政业界的人。他的职业经历,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家政产业的发展。他记得,2006年,自己大三时,去一家家政公司实习,因为公司临时缺阿姨,他被派到一家别墅做开荒工作,400平米的面积,擦地、铲玻璃上的水泥渍,工作量相当大。看他做得慢,周围人态度也不好,“那个时候心里感觉很屈辱”。

这次实习经历,直接导致他在毕业后转做少儿教育去了。直到两年以后,国内的风投公司陆续关注到家政产业,宋小舟才重新入行,先在杭州一家公司做职业经理人,这家公司的模式是通过入户清洁时推销相关产品,结果模式行不通,一年后投资公司撤资;后来他又应母校老师的要求,一起在长春做高端家政,结果市场欠发达,再次失败。

最后,2012年宋小舟进入了现在这家已在新三板上市的家政企业,负责培训业务板块以及家政文化建设,逐渐升任副总。总结自己毕业后见过的家庭服务模式创新,宋小舟认为是“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还是停留在最基础的人力资源服务,甚至都不完全是家庭服务,而是包括物业在内的劳动派遣”。

虽然从2014年开始,中国家政产业就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至今,市场乱象仍频出,甚至近年出现不少互联网家政暴雷的新闻。

2019年去日本读研之前,祺君也曾在一家家政企业短暂工作,担任培训讲师助理。她说,这家主打的是高端客户,不但对客户收费不菲,连家政阿姨培训,也要收取2500元培训费用,甚至在培训结束后,还推销其他公司,再次抽取费用。

但根据祺君的观察,所谓的培训,根本“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培训,只是画饼”。看到和自己母亲一样大的外地阿姨,向自己借手机找女儿借钱。她于心不忍,感到这离自己母校

祺君看到的家政培训乱象并非个例,一篇标题为《家政教育该何去何从?》的论文提到,在家政36条的号召下,不少国家补贴资金都流向了家政从业人员培训。作者宋彩娟写道,“各个城市活跃出无数的家政培训机构与家政服务公司,小作坊式家政,摇身一变成了培训公司,新的家政服务,挂名某证书机构,便可明码标价卖证书”,导致“好的阿姨、有专业资质的公司、有需求的客户,三头难以匹配”。

根据人民日报数据,我国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目前已达3000万人,约90%来自农村地区,目前仍有2000万的需求缺口。并且,大部分是女性。宋小舟接触的住家阿姨,则往往是“40左右,丧偶或者离异,故事凄苦”。他说,和大家印象中的培训不同,“这些阿姨在接触培训时,从来不走过场,总是密密麻麻地记笔记,课后还会打电话来咨询”。

一旦阿姨有了基础劳动付出之外的附加值,最直接的体现是收入,例如保姆,可被细分为负责0-3岁的育婴师,或者老年照护,“工作的价值从各个意义上就不同了”。“从现状看,家政企业没有非常突出的的企业和人物,有很多空白等着大家填”,宋小舟说。

祺君是2018年毕业的,当时她的同学大多去做了中小学老师或者考公,留在家政服务业的同学本就不多,过了这两三年,也基本都离开了。

编辑 删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