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安全、平等、性别友好的妇女儿童空间需要您的支持

发布日期: 2022-12-01
来源网站:mp.weixin.qq.com
作者:绿色蔷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主题分类:
内容类型:
关键词:女工, 姐妹, 社区, 性别, 孩子
涉及行业:服务业, 制造业, 住宿/餐饮
涉及职业:蓝领受雇者
地点: 广东省

相关议题:

  • 绿色蔷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一个为妇女和儿童提供安全、平等、性别友好的空间的组织,他们正在面临每月的空间租金和运营成本的压力。
  • 该组织通过蔷薇月捐项目“姐妹互助,蔷薇绽放”来寻求支持,以继续为社区提供服务。
  • 在社区中,许多女性劳工经历了性别歧视、教育机会缺失、家庭暴力等问题,而绿色蔷薇为她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空间,让她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故事和情感。
  • 该组织通过开展姐妹读书会、写作坊、戏剧工作坊等活动,帮助女性劳工提高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提供家暴个案的陪伴和支持。
  • 绿色蔷薇还通过共同筹办活动、文学小组、调研报告等方式,帮助社区居民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和互助共享的文化。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2022年11月28日,是绿色蔷薇7周年的日子。一路走来,非常不易,但有大家的支持和陪伴,可以携手前进。现在,面对每月的空间租金和运营成本,我们有很大压力。于此,蔷薇月捐项目“姐妹互助,蔷薇绽放”在不确定中启动,它是新一回的开始,希望继续得到大家的支持。每一朵蔷薇的绽放,都需要您的帮助。

已关注 关注 重播 分享 赞 随便看看 -->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切换到竖屏全屏退出全屏绿色蔷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已关注分享点赞在看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评论分享视频,时长24:42

珍珍今年52岁,湖北人,只读过小学一年级,很早就在家里种地、放牛,14岁在县城水泥厂、鞋厂打工赚钱,供弟弟妹妹们上学,婚后育有一子。直到2009年,她来深圳打工,做过餐厅小店服务员、公园环卫工、电子厂女工,现在在学校里做保洁员。她在2018年认识绿色蔷薇,成为中心的一位义工。她和社区里的姐妹们积极参加绿色蔷薇举办的姐妹读书会和写作坊。现在,她和姐妹们将自己的真实经历改编成戏剧,站上舞台,表达心声。

她参加姐妹识字班,学习认识汉字、拼音,帮助其他姐妹一起学习。在写作坊主题《第一次感到衰老》中,她写道:“假如我还年轻,我要多读书。我这辈子的遗憾就是书读少了......多读书的话,我绝对不会活成这个样子。前几年我儿子说给我报个老年大学,我就傻傻的,什么都不懂,别人都多才多艺,我只会做苦力。”

2021年,她参加蔷薇的戏剧工作坊,走上舞台上将自己真实的经历演了出来:辍学、婚育、不停歇的劳动。她和姐妹们在舞台上重现了自己的人生。困境横亘在那里,戏剧艺术让她获得了表达的可能。演出结束与观众的交流中,姐妹们说,这是压抑后的释放,释放了心里轻松很多,同时珍珍也看到原来自己是有价值的,有人愿意聆听她的故事,在那一刻感受到被尊重。珍珍也会用她的故事鼓励更多姐妹,让姐妹们知道这些遭遇不是个人造成的。

像珍珍一样的故事,在我们的社区中反复出现。她们是妻子、是女儿、是妈妈,她们从小把机会让给哥哥弟弟,为家人建好房子。然后,从娘家嫁到婆家,一路流动到城市,她们一直照顾着不同的家庭,唯独却失落了自己。她们因性别失去教育机会,在婚姻中遭受暴力,在试图改变境况的时候被家庭责任所困。

流动女工经常受到忽视,也极少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从农村到城市,从田野到工厂,她们见证了城市发展的容貌,却从来无法在城市扎根。她们从事最苦最累的工作,但处于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常常在社会、家庭中被孤立。她们身上的价值极少得到应有的尊重。

社区外来务工人员面对较大的失业压力。社区内工厂主要是以手工业为主,工厂员工主要是女性,工厂底层的工作岗位主要是女性。深圳产业转型,工厂相继缩减人数,内迁至惠州、东莞、湖北等地。社区工友面临失业、待岗、工作量减少,进而收入减少,形成很大的经济压力。

社区里的女工大多从事服务行业,也有一部分在社区做零散工。大部分育有子女的女工,都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因而整个家庭的生活成本较高,且孩子上学也是一大难题,需要同时有多份不固定工作才能维持生计。特别是需要照顾婴幼儿的女工,需要一边照顾小孩一边打零工,低价的工厂小时工每小时仅10元左右。工作和养育的双重压力往往让她们不堪重负。

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多数为女性、儿童和老人,其中妻子遭受丈夫的暴力居多。据《广州日报》报道,从2014年到2016年,全国涉及家暴的一审案件数量共94571件,仅有38名男性自诉遭遇了妻子的家暴,99.0006%施暴者都是男性。

2019年1月,绿色蔷薇对164个流动女工就家暴问题做了问卷调查(滚雪球抽样),样本群体大多是中年妇女,大部分已婚,学历水平不高,只有一半的人在深圳有固定的职业,且家庭月收入比较低。调查结果相对客观地展示了开展“反家暴项目”的重要性。

这两年蔷薇不断接到家暴个案。家暴个案非常复杂,除了对接律师资源外,更多的是需要陪伴,陪伴受暴姐妹应对孩子上学的问题,陪伴她一起走各种程序,一起应对外界的种种,最终获得力量走出困境。

在机构所在的社区牛始埔,姐妹们在这里已经生活十年、二十年。她们一直在牛始埔生活,从工厂到出租屋,为了家庭、孩子努力工作,却往往忽视自己。她们也有自己的梦想,也有自己学习的渴望,也希望有同伴的支持。

机构创始人丁丽16岁来到深圳,在工厂流水线工作,后来接触“工友书屋”,加入了姐妹小组。这过程,她慢慢解开了很多迷思。她知道了什么是社会性别,什么是生理性别,知道了工厂喜欢女孩是因为她们好管理。在那个手机还没有盛行的年代,她看到关于女工的报道,都聚焦和停留在女工学历低、色情、厂妹,生了孩子扔掉等负面故事上。她看到哪怕是在工友自己的群体里,依旧是男的在高谈阔论。不管姐妹小组的成员私下表达得多好,但是当出了那个小房间,到那个大的公共空间里的时候,姐妹们还是一句话也不敢说。

于是,她萌生了要开一个女工机构的念头,“为什么我们就不能表达自己呢,我们如果只圈在房间里,根本就没有人知道我们想什么。我希望在这个女工空间里,我们可以大胆谈论性、谈论老公,讨论性骚扰,可以哭泣也可以喝酒跳舞”。

绿色蔷薇扎根社区以来,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更加熟络,社区越来越像一个熟人社区。从开始大家像一个个陌生人,到现在没事就来绿色蔷薇坐坐。门口摆好板凳,姐妹们就开始一起做手工、聊天,分享各家的饭菜。以前,孩子们说自己的愿望是家人可以给自己过生日,现在孩子们的生日习惯变成主动邀请社区的小朋友到绿色蔷薇,一起分享蛋糕。这样的互助共享已成为一个大家非常默契的共识,大家在社区群里互相介绍工厂、自发组织晨练爬山、相互分享生活育儿等信息……

除了这些日常,姐妹们还共同筹办“姐妹故事会展览”,成立文学小组,共同访谈撰写调研报告,更好地服务社区的姐妹孩子们。参与读书写作的姐妹们共同产出了20多万的文本,共同创作戏剧演出。孩子们与大人一起策划完成“孩看城中村”导览活动、“我们的牛始埔”摄影展。从2018年到2022年,绿色蔷薇组织孩子共同创作儿童戏剧,公开演出15场,观众2000多人。

万万来深圳12年。她女儿在老家上大学,需要生活费和学费。而她已经年过五十,很难在工厂找到工作。后来,因参加绿色蔷薇的文娱活动,她加入了绿色蔷薇社会企业,通过手工继续实现自己的价值。她在绿色蔷薇6周年写了《蔷薇开满信念的花》:绿色蔷薇花,一朵公益的花,发着娇嫩的芽,开在风雨中,长在社区小巷的阳光下,风雨里摇曳,努力把根扎。你是花中最坚强的一朵,我要为你唱友赞歌,姐妹们在这里聚焦、孩子们在这里学习,音乐、戏剧工作坊,社企培训学缝纫,尤克里里唱文化,还有孩子们的夏令营。愿我们服务更多人,花香满天下。

饭饭是一名印刷厂女工,也是绿色蔷薇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现在是蔷薇的资深义工,是文艺队的骨干,经常带姐妹们一起唱歌跳舞,也是绘本小组的故事讲者。她的孩子,从出生到长大,到现在参与儿童活动,她说:“我一直觉得生活在这个社区很幸福,因为绿色蔷薇的存在,可以让孩子们有一片乐园,姐妹们有个温暖的港湾”。

芳姐是一本书,印上时代的纵横沟壑,经历了包办婚姻、计划生育、农村种田、来深漂泊……她是一个“魔法师”,能把五颜六色的布料变成漂亮的头花,飞到姑娘们的头上,翩翩起舞。她参与写作活动,边写边哭最后写出了《我的父亲母亲》,一部家庭史。写完后,她分享到家庭群里,群里当老师的哥哥说:“没想到我们的家庭史,由一个初中的妹妹来完成。”弟弟说,“原来我们家里经历过这么多事,我以前都不知道。”芳姐累计写了5万左右的文字。她现在是社企的一名成员,她说在这里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小青,因为小时候家境贫困,15岁被迫辍学,在家跟着爸爸务农。17岁她到城市打工,20岁结婚生孩子,跳过一家家工厂。她说:“20多年的打工生涯里,我习惯着不该习惯的孤独和寂寞,我之前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自己受不了,熬不住了就选择逃离,直到遇见绿色蔷薇。我发现自己被看见、被鼓励、被关爱、被支持,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暖。我也实现了真正的上班自由,成为了自己喜欢的模样”。

蔷薇之家是一个以女工为主体的公共空间,直接服务于社区的女工儿童。社区女工可以相互支持,在互助中提升个人的意识和能力,共同创造一个安全、平等、性别友好的属于社区妇女儿童的公共空间。

蔷薇之家,通过开展日常的社区活动、兴趣课程、定期的家访、机构外展、节假日聚会、亲子郊游等,为社区的妇女儿童,提供一个安全、平等、性别友好的学习交流空间。

蔷薇期待,每个城中村里的异乡女工,在性别友好的公共空间共同成长彼此鼓励,可以相互温暖,有能力为自己发声,让社区成为一个温暖友善的互助共同体。

通过互助小组,姐妹们一起讨论什么是社会性别和性别暴力;分享彼此的生活故事,获得力量。通过集体创作戏剧、音乐、舞蹈,姐妹们解放自己的身体,建立自信心。越来越多的女工成为义工,共同探讨自身的处境,探索可行的应对方式,成为推动性别平等、实现友爱社区的积极行动者。

过去一年,我们开展了10场与女工相关的主题讲座讨论,8次音乐工作坊,20余次戏剧工作坊,培养了15名社区女工骨干和我们一起在社区宣传反暴力,干预家暴案件10多起,发展了2个自组织,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的互助网络。

大家对于女工的印象多是来自于研究的老师或者媒体记者的报道,可能会说女工学历低、很苦、厂妹,不懂得保护自己等。现实生活中极少看到女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我们不想被代言。女工也和大家一样,为了家人、孩子而努力生活,也同样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有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思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为了让流动女工和儿童发出自己的声音,丁当与姐妹们连续举办五届“女工最牛”活动,推动女工与社会对话,展现多元化的女工形象。另外,绿色蔷薇举办女工艺术节,为女工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舞台。女工们集体创作《浮萍再相会》,讨论姐妹们从出生到长大,到打工到养老等一系列的生命故事。

全年定时开放280天,有5000以上人次使用公共空间,为社区的女工儿童举办50多场文艺活动,除此还有定期家访、机构外展、节假日活动、亲子郊游、社区跳蚤市集、消除性别暴力等活动。在丰富流动女工和流动儿童精神生活的同时,增强社区凝聚力,让社区成为一个温暖互助、性别友好的共同体。

1.成立姐妹艺术团。透过女工自身的行动,公开表演集体创作的音乐、戏剧、舞蹈,让更多人听见女工的声音,与公众进行对话。20次音乐、戏剧工作坊,培养8名女工文艺队的成员,集体创作3首女工、儿童的歌曲并录制,创作1部关于女工的戏剧,进行公共演出4场并进行现场讨论,至少1家以上的媒体报道。

2.发展姐妹学堂。透过姐妹识字班、写作班、电脑班、定期讲座等,让姐妹们掌握更多技能,提升个人的意识和能力,鼓励更多的姐妹勇于表达,更好地生活和工作。开展姐妹学堂3期,5次主题讲座讨论,发展姐妹互助小组,培养20名社区女工骨干,一起书写自己的生命故事,发展互助支持网络,成为推动性别平等、实现友爱社区的积极行动者。

艺术创作:通过绘画、摄影、音乐、戏剧等方式,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们在艺术创作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创作兴趣,进而在实践中收获学习的快乐。

社会性别:通过定期的性桌游、青骄小课堂、绘本故事,让孩子们从小接触了解“我从哪里来?”,并打破关于性别的刻板印象,更好地保护自己、建立友好支持的同伴关系。

编辑 删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