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政协委员李楠静:建议完善医务社工政策制度,将其纳入医院考核评价体系

发布日期: 2024-01-31
来源网站:www.sohu.com
作者:红星新闻
主题分类:劳动政策与管制
内容类型:普通新闻报道
关键词:制度, 医务, 技术, 建议, 医疗, 医疗机构
涉及行业:医疗卫生, 服务业
涉及职业:政府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者
地点: 四川省

相关议题:

1月31日,成都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开幕。医疗卫生关乎广大普通群众的生命健康,来自医药卫生界的成都市政协委员、华西医院肿瘤中心肿瘤放射治疗科主治医师李楠静带来了两份建议。《支持和鼓励我市公立医疗机构引进医疗新技术的建议》基于临床实际,《加快推动我市医疗机构医务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则着眼改善就医体验,从两个不同维度提出了医疗专业的建议。

▲成都市政协委员、华西医院肿瘤中心肿瘤放射治疗科主治医师李楠静

改善就医体验

促进医务社会工作系统化建设

“医务社会工作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李楠静说,在四川地区,医务社会工作起源于2008年,2012年后,政府主管部门大力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体系建设,也涌现了一大批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目前,成都市内部分医疗机构有专职医务社工,但模式不同,有医院自聘、政府资助、慈善资助等。“但是由于各级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差异较大,整体的政策支持也比较少,我市医疗机构在该领域的推动力量较为分散,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李楠静解释说,当下,急需推动医疗机构医务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

李楠静提到,医疗机构中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定位、绩效考核和晋升渠道方面存在较大困难,政策支持力度不足,专业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医务社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李楠静建议,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医务社会工作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明确岗位配置标准,绩效考核原则,职业晋升渠道等方面内容,并将其纳入医院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医务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规范化发展。积极为医务社会工作者提供更多的专业培训机会,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也可以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共同开展培训和交流活动,助力医务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工作能够更好地发展,在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专业的服务的同时,也能促进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提升。”

此外,李楠静还建议加强宣传引导,提升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大力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医务社会工作,鼓励社会资源向医务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工作倾斜,进一步提供资金、物资和人力支持。“也可以通过与企业、慈善机构等合作,共同推动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

推动定价和支付机制改革

鼓励医疗新技术推广应用

“公立医院医疗新技术的采用和推广,目前有所落后,不太能满足社会需求。”李楠静解释说,这是因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及改革相对滞后,很多新医疗技术未能及时进行定价及支付,不利于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医疗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成本比普通技术高一些。”李楠静说,如前列腺恶性肿瘤使用机器人手术的患者的次均费用是传统手术患者次均费用的2倍多,而在当前DRG/DIP付费模式下【DRG是一种以病例诊断和(或)操作将诊断相关疾病组合的付费方式,DIP是指按病种分值付费】,使用新技术机器人手术的病例多为亏损,限制了医疗新技术的发展。但是机器人手术更为精准,创口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治疗效果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更佳。

李楠静建议,首先应当设置绿色通道,加快推动技术类医疗服务项目立项申请受理审批进度,按新技术创新程度、需求缓急、疗效结果,开展立项审批管理,对重大创新、增量成本效果比低的新医疗服务技术提供快速定价通道,保证患者能够及时使用。

其次要合理制定创新技术医疗服务项目收费价格,同时,对于医疗新技术,应该建立多元的支付方式,除按项目支付外,建议可针对部分技术开展按绩效支付,在缺乏成本效果证据的情况下,可以限定条件在部分人群中使用,同步采集相应证据,形成基于证据的支付机制。在DRG/DIP支付模式下,针对新技术,需建立规范的纳入标准,和额外支付策略,包括短期协商支付及调整病组权重等方法。

红星新闻记者 于遵素 摄影记者 王勤

编辑 陈怡西

编辑 删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