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稳就业”举措,政协委员建议制订并公布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
来源网站:www.163.com
作者:红星新闻
主题分类:劳动政策与管制
内容类型:普通新闻报道
关键词:政府, 就业形态, 就业歧视, 灵活就业, 稳就业, 报告, 人才, 服务, 委员
涉及行业:
涉及职业:
地点: 无
相关议题:
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一系列“稳就业”举措,包括加大促就业专项政策力度、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支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此外,报告还提到分类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坚决纠正各类就业歧视等保障就业者权利的内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在5日下午举行的国新办吹风会上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更加突出了就业优先导向,制定一系列措施。
当天,多位全国政协委员接受红星新闻的采访,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系列“稳就业”措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李孝轩提出,加快建立规范用工管理体系,改进用工生态。加大新就业形态政策供给,适当放宽户籍、就业帮扶等政策条件,在社保、创业类补贴等方面给予更多政策支持。
分类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
建议“把更多灵活就业大学生纳入社保体系”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左右。报告中提到,去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对稳就业的支持,加大促就业专项政策力度。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支持。
报告中还指出,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分类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李孝轩表示,他今年两会带来的提案中,就有多条是关注就业的。其中就包含一份《关于支持和规范新就业形态,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提案。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的分类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让他感受到了国家对劳动者,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人员就业服务保障的重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李孝轩 受访者供图
李孝轩表示,当前,平台经济、共享经济、零工经济等经济形态快速发展,催生出大量新就业形态。因就业容量大、门槛低,灵活性强,新就业形态的用工模式从传统的“以岗位为导向”加速转向“以任务为导向”。
因此,李孝轩建议,加快建立规范用工管理体系,改进用工生态。加大新就业形态政策供给,适当放宽户籍、就业帮扶等政策条件,在社保、创业类补贴等方面给予更多政策支持。打破劳动保护与劳动关系认定的捆绑关系,以是否参与社会劳动为标准,保障从业者权利。建立健全职业伤害保障管理规范和运行机制,扩大养老、失业保险覆盖面。分类施策、精准扩面,把更多灵活就业大学生纳入社保体系。
红星新闻注意到,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规则公示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指南》,其中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报酬支付、工作休息等问题进行了具体指导,特别提到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最低工资保障。
坚决纠正各类就业歧视
建议“明确界定就业歧视行为,设立严格惩罚机制”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还强调,坚决纠正各类就业歧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在北京一家互联网企业工作的李先生对红星新闻表示,现在一些企业确实会存在所谓的“35岁门槛”,同时对一些未婚未育的女性从业者也不是很友好,“过了35岁之后,职业发展确实被限制了,虽然我认为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并不差。”
全国政协委员、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蒋胜男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就业歧视已经成为这些年很多人关注的话题。因为这和每一个劳动者的权益切实相关。管理部门首先应该进一步完善反歧视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就业歧视的行为,并设立严格的惩罚机制。此外,加强对企业招聘过程的监管,确保招聘信息和程序的公正性,对违反就业平等原则的企业进行查处。同时,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升公众对就业歧视问题的认识,建立起一个不容忍歧视的社会氛围。另外,鼓励企业采取多样性与包容性政策,如实施无偏见招聘流程、提供平等晋升机会等,以营造公平的工作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蒋胜男 受访者供图
加强养老照护等领域职业技能培训
建议“对人才供需预研预判,制订并公布中长期人才规划”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适应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养老照护等领域人才需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什么样的岗位,就应该着重培养这类人才,这不仅满足了社会的需要,也能够更好地解决就业。”李孝轩说,他今年带来的另一份关于就业问题的提案中,就特别关注了社会所需岗位与人才培养的匹配问题。
李孝轩建议,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载体的需求预测机制。坚持“有效超前”和“有效匹配”原则,加强人才供需预研预判,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周期,对全局性的人才需求趋势作出总体规划,并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订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并予以发布。对重要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行政或业务指导关系,开展短期人才需求预测,并向社会滚动式发布。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合理编制区域教育发展规划、高等教育结构布局调整规划,调控好年度总体规模,引导规范高等教育发展预期。
蒋胜男则表示,加强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是适应当前和未来劳动市场需求的必然选择,职业技能培训不仅有助于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还能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首先应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与企业合作,确保培训课程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其次应建立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建立和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证体系,通过国家认证的技能证书提升职业技能人才的就业竞争力。”蒋胜男提到,还应强化就业服务支持,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如职业规划咨询、就业信息提供、技能培训等,帮助职业技能人才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1170万人
建议学校开“职业指导公开课”“职业指导直播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熊水龙一直关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也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建议》。熊水龙建议,加强职业指导,例如举办职业指导进校园,推出“职业指导公开课”和“职业指导直播课”,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探索开展大学生职业初体验活动,引导大学生到专业对口的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实地参观,更深入接触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此外,安排大学生与一线优秀基层职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及在艰苦地区工作并取得成绩的优秀人士深度交流互动,介绍行业工作场景和职业发展,以帮助大学生更加合理地根据个人条件去适应社会需求并确定职业预期。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熊水龙 受访者供图
熊水龙对红星新闻表示,现在有的高校学生开始“卷”学历,但是一些硕士、甚至博士后仍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有些是结构性就业难,有些是所属行业的发展趋冷,社会上不需要这么多高层次人才,因此需要高校和社会建立更多的沟通机制,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此外,一些毕业生也需要摒除‘高学历意味着高工资’的观念。”
蒋胜男则提到,提高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性和竞争力,需要认识到互联网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这种从“量”到“质”的转变要求教育体系和就业指导服务能够与时俱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此外,除了专业知识,软技能如团队合作、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对于职业成功同样重要。高校和就业指导服务应提供相关培训,帮助学生在职场上更加出色。
红星新闻记者 付垚 实习生 史子潇
编辑 张莉 责编 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