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试去调研?不要止步休息室
来源网站:mp.weixin.qq.com
作者:小格和kahoko
主题分类:劳动者处境
内容类型:分析或评论
关键词:保洁阿姨, 休息室, 处境, 工具, 调研, 纸盒
涉及行业:服务业, 居民服务/修理/物业服务
涉及职业:蓝领受雇者
地点: 无
相关议题:工资报酬, 工作时间
- 网络和主流媒体高度关注给保洁阿姨设立休息室的话题,一些公司开始设立休息室。
- 保洁阿姨的实际需求可能远超过休息室,如收集纸盒以换取零钱的需求。
- 保洁阿姨面临的问题包括没有合同和社保,以及时薪低至不足10元,每天工作14小时的艰苦条件。
- 阿姨们虽然知道社保的重要性,但因生活压力大而难以承担社保费用。
- 关注保洁阿姨群体应是长期的事情,通过聆听她们的故事,了解她们的真实工作和生活状况,以期待实现真正的改变。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给保洁阿姨设立休息室”的话题,在网络尤其是小红书上得到很高的关注,也开始有主流媒体对这个话题进行报道。最近也陆续看到一些公司,开始开始设立休息室。但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开始庆祝胜利了吗?我们的调研应该结束了吗?我想到伙伴分享的这件事:
“比如,他们想过要买一些质量比较好的椅子放在工具间,但是工具间被阿姨堆着准备卖钱的纸盒。甚至是在管理人员的要求下,现在的工具间才没有成为一个垃圾间一样的地方。所以新的思考就是,阿姨的优先需求是什么?如何理解她们收集纸盒的需求?阿姨想在工具间休息吗?……”
我忍不住想,休息室真的可以代表保洁阿姨的工作处境吗,保洁阿姨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阿姨当然缺少休息室,能够设立休息室肯定也是好事,但似乎总有更迫切的需求挡在前面,让人不敢去想,不敢去追求。
能够舒适体面地休息,当然好啊,甚至可能是太好了,好得离生活太遥远。遥远到让人想问,此生还有没有机会享受,因为此生还得不断纠结于卖纸盒挣的一点零钱。
我们要关注的是保洁阿姨这个中老年劳动女性群体,不只是休息间一件事。如果休息间已经足够刺痛我们的神经,那更多真实的处境呢?
如果我们太轻易地用休息室来总结阿姨们的处境,就会遮盖很多问题,遮盖了太多刺痛我们神经的部分。
其实用什么来总结,都会遗忘一部分声音,用社保会,用低薪也会。关于这些部分的统计数据,相信是可以查找到的,但是当这些信息变成数据的时候,它是冰冷的,再难牵动人的神经,那也就再难转化为改变的力量。
当我亲口听到阿姨的时薪甚至不足10元,每天工作14小时的时候,比任何的统计数据,平均数,中位数都扎心。
我以前知道阿姨们普遍没有合同和社保。但是我听到阿姨说,“其实我是想交的,但那时候我有几个小孩,交社保要好几百块钱,给他们买点这样买点那样,那些看得见啊,不忍心去交一个看不见的社保。”我好难过,原来生活里到处需要花钱的时候,社保是个看不见的东西。
我以前觉得需要给阿姨们科普社保意识,但是阿姨们大多数都知道自己需要社保,需要养老的保障,只是交不起,因为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阿姨们大多都很担心养老的问题。
那为什么阿姨们年轻的时候,很需要用钱,年纪大一些了,还是很需要用钱。阿姨们一辈子都在超负荷工作挣钱,她们挣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她为什么需要不停地给别人花钱,到底有几个人在她要钱?
既然她年轻的时候拼命挣钱养小孩,为什么年纪大了还要拼命工作靠自己养老?这些背后又是复杂的性别处境,地域处境……
我们不要太快试图去总结,可以多去听听阿姨自己说,可以多让更真实的样子展示出来,才有真正改变的希望。如果我们关注保洁阿姨这个群体,是一件长期的事情,那就不用焦虑,改变的过程同样是漫长的。
我想调研也不用快速转化为一个可以量化的结果,我们有余力有时间的时候,就去找阿姨聊天,认识新的阿姨,听新的故事,更新关于保洁阿姨工作状况的叙事。
更多人看到阿姨们的处境,更多阿姨自己讲出来,保洁阿姨的工作处境才不会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