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夏天穿防护服,体感温度竟高达 64℃

发布日期: 2022-07-07
来源网站:mp.weixin.qq.com
作者:
主题分类:劳动者处境
内容类型:普通新闻报道
关键词:防护服, 医护人员, 研究, 医务人员, 冰服
涉及行业:服务业, 医疗卫生
涉及职业:蓝领受雇者, 政府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者
地点:

相关议题:

  • 穿防护服工作可能导致医务人员中暑和身体不适,调查显示80%的医务人员出现大量出汗,55.2%的医务人员存在呼吸困难,还有46.8%的医务人员反映过度脱水。
  • 农用防护装备仅需20分钟即可让体温升高1.5℃,而正常服装则需要90分钟才能达到如此水平。
  • 饮用未经补充电解质的液体,可能会导致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
  • 「冰服」可有效帮助医护人员散失防护装备带来的热量、恢复医护人员因防护装备过热而下降的工作能力,同时不影响身体的正常产热和核心生命体征。
  • 含新型材料的防护服可在高强度工作环境下持续将内部湿度降低约70%并维持5小时,可将内部温度稳定维持在40℃左右,远低于普通防护服的65℃。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7 月 6 日 0~24 时,全国报告新增本土确诊 94 例,新增本土无症状 244 例。北京、上海、江苏、安徽等地因疫情影响,纷纷开展核酸检测工作。

一个最直观的数据:在约 35℃ 的室温 ,穿着防护服一个小时后,人体的体感温度将达到 64℃。

这个数据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 Tan Swee Ching。他提到,如此高的体感温度将让医务人员出现身体不适,长时间可能导致中暑。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医务人员,在核酸检测结束后,脱下防护服吹风(图源: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订阅号)

2021 年 6 月,广州医科大学在广州迎战 Delta 突变株期间,曾进行过一项调查研究。对 3658 名医务人员的问卷调查显示,在穿着防护服后,「热」和「潮湿」的不适感觉有显著增加。

80% 的医务人员出现大量出汗,55.2% 的医务人员存在呼吸困难,还有 46.8%‍ 的医务人员反映过度脱水。此外,还有面部肿胀(74%)、手浸渍糜烂(56.7%)和视力障碍(49.3%)出现。

意大利的一项研究表明,同样在 24℃ 下工作时,身着防护装备的医护人员抱怨环境不适的概率几乎为身着普通服装者的 2 倍。

而在巴西开展的一项研究则表明,在同样的天气和中等劳作水平下下,农用防护装备(与医用防护装备类似,同样包括防护服、N95 口罩和面屏)仅需 20 分钟即可让体温升高 1.5℃,而正常服装则需要 90 分钟才能达到如此水平。

37 度高温下,穿着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穿着防护服,脸上满是汗水(图源: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前面提到的广州医科大学调查研究中显示,医护人员常通过饮用冰水来缓解防护装备带来的不适感,不过,研究同样提到,饮用未经补充电解质的液体,可能会导致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

在土耳其某医院进行的一项研究就表明了这点:尽管医护人员在接触风险病人时佩戴至少一种防护装备的概率达到了 91.9%,但也有 53% 的医护人员在医疗操作中试图摘下防护装备。

这款「冰服」产品由德国一家公司研发,是一种用降温材质制作的马甲。研究在测定防护装备热量变化的同时,还记录医护人员的体温、血压、心率和工作执行能力等指标。

结果发现,「冰服」可有效帮助医护人员散失防护装备带来的热量、恢复医护人员因防护装备过热而下降的工作能力,同时不影响身体的正常产热和核心生命体征。

在一般的防护装备(图 c)中穿着「冰服」(图 a 和 b),可有效帮助医护人员散热(图源:参考文献 2)

不过,尽管「冰服」在试验中展现了优秀的潜力,但价格高昂,制冷持续时间约 6~8 小时,因此也比较难大范围应用。

今年 2 月,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物理期刊 Small 发表文章,展示了一种新型复合材料:这种基于含锌聚合物的材料可涂成薄膜附于防护服内表面,通过高效吸收汗液蒸汽的形式来帮助皮肤散热,从而快速降低皮肤表面温度。

初步研究显示,相比于普通防护服,含新型材料的防护服可在高强度工作环境下持续将内部湿度降低约 70% 并维持 5 小时。而在 35℃ 的室外温度下,含新型材料的防护服可将内部温度稳定维持在 40℃ 左右,远低于普通防护服的 65℃。

7 月 3 日下午 2 点,江苏室外气温 34℃,地表温度已突破 40℃。社区工作人员每半小时冲洗一次核酸检测点的地面,以此来降温。

「一开始我们把冰块放在桶里,但是凉意传达太慢,最后琢磨出这种土办法,让医护人员直接脚踩冰块降温,防护服隔水也不会把鞋子弄湿,但脚底直接触及冰块,有利于人体直接降温。」

北京,部分核酸检测点采用了集装箱式空调房。(策划:z_popeye|监制:gyouza)

[1]Zhu Y, Qiao S, Wu W, et al. Thermal discomfort caused by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in healthcare workers during the delta COVID-19 pandemic in Guangzhou, China: A case study. Case Stud Therm Eng. 2022, 34: 101971. doi: 10.1016/j.csite.2022.101971

[2]Luze H, Nischwitz SP, Kotzbeck P, et al.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in the COVID-19 pandemic and the use of cooling-wear as alleviator of thermal stress : A pilot study in plastic surgery staff members. Wien Klin Wochenschr. 2021;133(7-8):312-320. doi: 10.1007/s00508-020-01775-x

[3]Yang J, Zhang X, Koh JJ, Deng R, Kumarasamy S, Xu YX, Qu H, Zhang S, Zhang Y, Tan SC. Reversible Hydration Composite Films for Evaporative Perspiration Control and Heat Stress Management. Small. 2022;18(14):e2107636. doi: 10.1002/smll.202107636

编辑 删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