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脚行业的秘密和败家子的比喻
来源网站:mp.weixin.qq.com
作者:
主题分类:劳动者处境
内容类型:分析或评论
关键词:老板, 行业, 败家子, 时间, 养活
涉及行业:服务业, 建筑业, 居民服务/修理/物业服务
涉及职业:蓝领受雇者
地点: 无
相关议题:无
- 修脚行业直接揭示了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实实在在的劳动换取收入,让工人和老板之间的经济关系更加明晰。
- 修脚工人的收入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即使是营销能力强,也需要通过实际的手工劳动来实现收益。
- 修脚店的投资和运营成本相对较低,主要依赖工人的劳动力,使得老板能够通过工人的劳动较快回收投资并开始盈利。
- 劳动者在讨论“谁养活谁”的问题时,往往因为工作环境和认识的局限性而难以有清晰的认识。
- 文章通过修脚行业的例子,强调了劳动者对于经济活动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在社会中的价值和贡献。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阅读请点击蓝色字体跳转《修脚店老板的利润VS修脚工人的工资》有读者让我写通俗一点,我觉得这算是上一篇的一个补充,因为这篇文章发出去之后,有人评论我QQ空间下面我说,思想偏了哦!我当时问了他,他没回我,可能观点不一样,这很正常,不懂,但是表示短暂性理解。
一,谁养活谁?
在没有写修脚行业调查之前,我在建筑工地上干架子、扛水泥、绑钢筋、盘石头,老家种地的时候,也会和一些人发神经谝闲传:工人和老板谁养活谁的问题?【可点击蓝色字体阅读我的《表叔》】。观点主要分为三种:
一,工人养活了老板;
二,老板养活了工人;
三,老板和工人互相成就。
大部分工友会觉得后两种观点正确,对第一种观点,很少一部分人赞同,就算是赞同,也只是很粗浅的认识,而且也没法一时半会扯清。
在哪些非直接伺候人的劳动场景下,往往由于不同情况,导致人们在认识上述问题时出现认知偏差。
第一种,在需要班组协作的重劳力工作,或者如剧组或者程序开发组这类的劳动场景中。
劳动环节往往很长,工序复杂,各个工人之间互相联系较少,在生产组织上分成不同的包工组。
而且这些包工组之间还有矛盾,比如建筑工地上搞外架的和搞木工的在调用塔吊时就有矛盾。
加上劳动用工竞争性强,即有的读者在评论区所说的给3000块有人干,给2500块还是有人干。
在文娱行业中,班组之间竞争以争获绩效,也是如此。所以,在类似“二桃杀三士”的管理中,被班组分割这样的矛盾掩盖了,导致工人认为自身的一环非常渺小,无法快速细致的理解自身的分量。
第二种,在工业流水线的产业工人中则是另一种场景。
工人长期在一个岗位,根本就不能脱岗聊天,噪音大,长时间工人是单个的在自己的岗位劳动,这好比大山深处的独居劳动者一样。
在每天长达12小时以上的工作中,除了吃两顿饭的时间有差不多两小时外,基本不可能有其他交流的时间,下班了累得半死,就是往床上一躺就要放松休息。
所以,他们在讨论谁养活谁的问题时,更是含混不清。为什么?
因为有如下障碍:
1,一个工厂投资巨大,这种巨量资本的投入成为挡住了他们认识这个问题的第一道关卡,让人觉得没有这些投资,他们真是没有活干,没有饭吃;
2,人非常多,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他们很难建立很深厚的交集;
3,工作场景单一,就没有时间想,休息不好,过一天算一天,就算偶尔想想也不成体系,也想不明白;
4,频繁换厂子,算是自己获得休息的一种途径,换个厂,换个组长线长管理,感觉轻松一点,但是这样一搞,就更让自己很难认清楚到底咋回事了。
——【关于工厂,请参考本号,点击蓝色字体《台资工厂打工见闻录》】
——【到底是是刘强东式的老板好,还是要从工人身上每个月扣几十块钱的老板坏?关于老板的好坏,请参考后文,可以点击后面蓝色字体阅读《人类有一种伟大的能力:无中生有》】
第三种,找临时活路的临时工。这些人我们老家称为“戳洞洞鱼”,找到一次好活路就是运气,他们大部分人对上面的问题思考最不深入,但是扯淡很能扯,就是扯不出名堂。
二,为什么修脚行业能够一目了然揭露资本㊙️密?
言归正传,为啥说写到修脚行业的话题,很多人对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对于老板和工人之间的关系更清楚了?
因为这个行业特别直接,而且没有一点温情脉脉的面纱,没有半点虚假的荣誉感,就是靠自己的双手,耗费大量的时间换来的,实实在在的就是搞钱。同时大家讨论这个话题,又不会觉得丢面子。我原来喜欢以人们非常反感的举例子,大部分人讳疾忌医。所以这个行业很好,大家共同维护行业生态!
比如,同样是出卖劳动时间,商场卖衣服的,你去问那些销售员,他们大部分会觉得自己的工作还有些面子有地位,狗屁!实际上和修脚行业在劳动时间和拿工资上来说,没有任何区别。
又比如,当保安的,也是出卖劳动时间,拿工资,他们就本来就处于清闲,或者年龄大,再或者就是不愿意下力,或者干不了其他人活,才选择这一行。所以他们大多数人不会想这些问题, 他们算是“享福”。
俗话说,出来混,面子是自己给的。
而修脚行业中,要聊聊利润啊,聊聊成本呀,聊聊收入呀,吐槽一下啊,其实根本不用我下班后晚上搞到一两点写了上万字的调查,还得罪人,因为有很多朋友不光是老板还有工友。这倒根本不是在怪他们,所以我在第一篇中,写了这个行业发展起来的背景。
因为,只要是修脚行业中的工人和老板,他们比谁都清楚,钱是怎么赚来的?不就是每一个搓脚工人,一个小时一个小时,一分一秒搓出来的,你就是嘴巴会说会销售,你的手也要给人家搓脚捶背才能换来工资。
所以就这一点来说,网上有些人吐槽修脚行业暴利,说修脚工人靠营销赚钱,我说那些家伙吃饱了撑的,站着说话不腰疼。
没事了去洗脚的,在社会中也是整个社会里总剩余价值的优先且可观占有者。
总之,就劳动时间,劳动收入,成本,以及一个店的工人工作多久就开始运营了,这些比较细微的地方,一部分人,未必想清楚了。比如,在《修脚店老板的利润VS修脚工人的工资》中:“3,投资。以地域位置较好的店为例,单个店第一次投入主要是:A,装修及修脚器材配备约15万元。B,如果采取月付方式,则一月约7000至15000元。如采取年付则贵,一般采取月付。C,注册店面的对公开支,如注册公司等。约1万元。D,住宿房租,及工人食宿,一个月约6000元。
因为该行业是现金流,主要以工人活劳动为主,所以基本上在投入经营第二个月就开始有收入了。
所以,主要的投资是在第一个月,约为20万左右,第二个月开始就以工人的劳动收入来抵消成本。 这一点类似线下教培机构流水线式的招生。”
这还是比较高的配置,如果配置低,在第一个月工人开始上班的时候,其实就是工人自己一边干一边把店面运营起来的。
这和工厂或者农业投资不同,不需要一下投很多钱。
清楚了修脚行业中的投资、成本、收入,利润、毛收入,这样就能明白老板是如何快速致富,工人为啥常年累月的干,最终还是没啥搞头。免得有人说我仇富,我还是尽量用“老板如何快速完成原始资本积累”为好。
只要明白了,修脚行业的发展,修脚行业中的钱是怎么赚来的,→→就能明白老板投资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了,明白了老板投资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了,→→就能明白银行里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了,明白了银行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了,→→就能真正明白什么叫“羊毛出在羊身上”,“羊毛出在羊身上”是一个自我贬低的话!应该改为,一句话:靠劳动者每天干出来的!(这里的劳动者也包括老板付出的劳动!)
还有的人,他觉得今天自己在干工地或者干其他的,他无动于衷,他或者是在当组长,或者是在当店长,或者是在当经理,又或者是在别的行业打工,或者在某单位上班,或者是在当老板,他总觉得这跟他没有半毛钱关系。就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以前没有公路的时候,大家一起把公路修起来了,就能快速发展,有些个别人感觉自己地理条件比较好,不需要公路,所以他反对,结果那时候他虽然过得比别人好,但是公路一通,他走还不如别人,或者出门坐车,还是要占大家的便宜。公路修好了,大家都好。这实际和我们讨论劳动者的待遇是一样的意义。
我没空给那些人斗嘴,说得再多,都是空话,一篇6500左右的阅读量,大部分是修脚行业的转发了,我获得了流量费和赞赏的钱一共不到30块,30块我吃几顿早餐没问题了。但是如果大家都能交上社保,六七十岁了,东家坐坐,西家坐坐,不都有饭吃和水喝吗?
有人开玩笑说一个人应该要有31个朋友,每个朋友家吃一天就能吃31天,养娃的时候,我妈说:一人省一口,养个大黄狗呀。是一样的道理。
打个比方,假如一个家庭里,有一个败家子,他把你们一家人赚的钱都拿去赌博了,或者是吃喝嫖赌挥霍了,你们一家人要不要管?
很多包工头欠工人工资不给,不就是这样吗?在上一篇文章中,那个老总在老家建了3000多平米的房子又不住,还罚款95万元,这不就像一个家庭里乱整的哪个败家子吗?捐钱的时候还不要脸的从工人身上扣鼻屎浃浃吃。连基本的劳动者该有的保障都做不到,这是完全不负责任。【大家可以阅读本人关于消费和积累的看法《对某些自诩为某种人士的观点感到发yue!》】
或者就是死狠狠的像个地主老财一样把钱装进自己一个人的口袋,花又花不完,别人成天累得要死要活的,他不管,多给家人花一分都不行,这种人简直活在世上是多余的!【请阅读拙见《人工智能的发展会让谁成为多余人呢?》】在陕南多地,地主和雇农的故事也还不是很陈旧,值得注意,殷鉴不远!
(来源于抖音)
这种恶劣的行径,就像家里那个败家子把家人治病的钱小孩上学钱拿去乱花了是一样的。
让这样的败家子当家,管他是爹呀妈呀还是爷呀婆呀,就是要整得他投降,不要再让他当家!
当然,必须说明:多余人和败家子是历史的必然发展,而不是偶然的某个家庭单独出现的。那种止步于感动老板亲自送外卖,或者止步于老板亲自搓脚的人,一定是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最后,引用一句老家的一句话:船上人不得力,岸上人撑断腰。所以说,就算文化程度不高,但是现在知识大爆炸时代,还是要抽出时间学习了解各种知识,没时间看,可以听,这确实比刷短视频要好得多。
手抄节选自郭先生为什么深信乌克兰会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