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楼下的保安:收垃圾最紧张,送水最累

发布日期: 2022-05-03
来源网站:www.bjnews.com.cn
作者:
主题分类:劳动者处境
内容类型:深度报道或非虚构写作
关键词:保安, 防护服, 社区, 居民, 消毒
涉及行业:服务业, 居民服务/修理/物业服务
涉及职业:蓝领受雇者
地点: 北京市

相关议题:工作时间

  • 保安在封控楼下工作,需要穿防护服、爬楼梯、送水、收垃圾等,工作强度大。
  • 保安工作需要24小时待命,不能离开封控区域,工作时间长达数天。
  • 封控楼内居民不能出门,需要保安送快递、送水等物资,工作任务繁重。
  • 保安工作环境较差,休息场所简陋,需要在地板上休息。
  • 保安工作需要经常消毒、更换防护服,工作风险较高。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4月24日,34岁的张禹(化名)从地铁劲松站出来,一个人走向旁边小区里的封控楼。在那里,有他来北京后的第一份工作——在封控楼下做保安。

做了这份工作后,张禹学会了穿原来只在新闻里见过的防护服,每天爬无数层楼梯、送数百斤水,一天下来腿直发软。“从老家来北京,我希望开始新的生活,从没想过会成为服务封控楼的保安。现在,我和楼里的居民一起等着解封的那一天。”张禹说。

上岗前,张禹没带换洗的衣服,这份保安公司介绍的工作有专门的工作服——“大白”防护服。在社区附近的商店里买了一套洗漱用具,他就匆匆上岗了。

一个月前,张禹带着爱人和孩子来北京打工,在大兴租了一间房子。4月底,北京出现疫情后,他在网上看到招收封控楼保安的信息,同时也要做封控楼内的其他服务工作,在求职进度几乎停滞的情况下,张禹应聘了这份工作,并顺利入职。

社区里,工作人员都在忙碌,医生、社工、志愿者,还有保安。张禹小心地穿上防护服,这套以往只隔着屏幕看过的“装备”,只有在真正穿上时才知道有多复杂。

进入封控楼所在的区域就不能再出来了,要一直待到封控解除,即便休息时也要随叫随到,应付突发情况。这意味着,除了更换之外,防护服是24小时穿着的,睡觉也不例外,因为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突发情况。

当天夜里三点多,张禹所在的小区解封,第一天的工作结束,也意味着他在这个小区的工作结束了。

没有停留,也没有休息,隔壁的松榆西里成为管控区,其中有几栋楼封控,同样需要服务者。

张禹穿过松榆北路时,正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路灯的灯光在雨丝中轻轻地晃动,路上没车,红绿灯上读秒,依旧不停地变换。

几分钟后,张禹到了新的社区,工作和前一天一样,分配人员、安排任务、穿防护服……张禹这回熟练多了,不需要再请教别人。

刚刚进入管控的社区格外忙碌,张禹和另外9个人一组,负责两栋楼14个单元的工作。

一顶临时帐篷是张禹这一组人的休息场所,没有床,没有被子,几张纸板铺在地上,暂时供他们休息。

雨中的夜晚冷得让人睡不着,几个人瓮声瓮气地聊天,一会儿就没兴致了,帐篷里安静下来,原来细不可闻的雨声渐渐明显起来,钻进耳朵里。

休息的时间很短暂,早晨六点,几个人起身离开帐篷,在附近的公共卫生间里洗漱。随后,他们迎来一天中最繁杂的工作——去封控楼里收垃圾。

封控楼里的居民不能出户,所有的垃圾装成袋放在门口,张禹他们一家一家收。从六楼到一楼,一趟并不需要多久,但每一袋垃圾都要消毒、装箱、再消毒,之后集中到楼下,等待垃圾车运走。因为需要近距离接触,这时往往也是他们一天中“最紧张”的时刻。

楼里没有电梯,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两栋楼14个单元,180户的垃圾,张禹他们一组人要干两个小时。

上午8点,穿了一夜的防护服终于脱下来了,几个人找个空地儿消毒。不一会儿,准备吃早餐,没有餐厅,几个人往路边一坐,就着清晨的凉意和空中的飞絮,匆匆吃完。

吃完早饭后,快递开始接二连三地送进来,不能出门的居民对物资的需求比以往更高,也更急于收到物资,所以,每个单元积攒几件后,张禹他们就要送一趟,尽量让居民们更早收到物资。

除了快递,饮用水也是需要运送的重点物资。180户人家,不少人家需要送水,老年人多数使用水卡,到社区的水站打水,年轻人大多是买现成的桶装水。

太阳渐渐升高,张禹的防护服里开始有了汗,张禹光是送水一天就要跑五六十趟,大部分是十斤的水桶,不算沉,但送多了,腿也会发软。

晚上6点是晚饭时间,张禹和同伴们重复中午的流程,消毒、脱防护服、再消毒,这是一天中少有的轻松时刻,坐在路边的台阶上,气温正合适,夕阳穿过楼群,照在绿化树上,也照在他们的身上。

4月29日,松榆西里社区升级为高风险地区,封控楼周围的路口加装了隔离挡板,竖起了快递架,他们要走的路更远了一点,活动范围却变小了,检查也更加频繁。

夜里的工作不多,张禹他们一组人轮流值班,每班两个人,值两个小时,主要工作是阻拦封控楼里的居民外出。和管控区不同,封控楼的居民需要足不出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人想要出门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有时候,张禹会多值一会儿班,同一组的人,多数比他小。“让年轻人多睡会儿吧,尽管帐篷里的地铺不那么舒服,而且半夜很冷,但终归比不睡要好。”张禹说。

在张禹看来,这份临时的工作其实与他原来的设想差了很远。在河南老家,他原本的小生意因为疫情逐渐经营不下去了,带着妻儿来到北京后,他想开始新的生活,赚钱把债还上。

升级为高风险地区后,至少要封控14天,时间还很长,楼上的居民等待着解封的那一天,楼下的张禹,也同样在等待。

编辑 删除 返回